王戎(234~305),字濬冲,一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他出身高门望族,家世显赫,祖父王雄做过幽州刺史,父亲王浑袭封侯爵,为官公正清明,后卒于凉州刺史任上。
王戎长相俊秀,双目炯炯,顾盼神飞,直视太阳而不感到眩晕,与他幼时齐名的裴楷曾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自小就以聪明老成闻名于世。一次,王戎和几个孩子在道路旁边嬉戏,忽然大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李树,上面果实累累,鲜艳欲滴,于是都奔向李树去抢摘李子,惟独只有王戎犹自玩耍,好像没有看到一样。一个过路人见此情景就委惊奇,就问他说:“你怎么去摘李子呀?”他回道:“这棵树上的李子不能吃。”那人一听,更是奇怪:“你怎么知道不能吃?”他说:“道路上人来人往,而此树却结满李子,假如能吃,一定早就被人摘完了。”那边的孩子闻听此言,把摘下的李子一尝,果然又苦又涩。王戎15岁那年,洛阳大名士阮籍来到他家找他的父亲王浑。阮籍到王家时,王戎父子正在下棋。因为阮籍也是棋中高手,就下来认真观棋。这时,王浑下了一个错子,就想要悔棋。王戎也不阻止,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父亲大人举棋不定,定是心有旁骛。”王浑一听,不由暗自心惊,原来他这几日确有一件比较烦心的事情,也正是为此事才邀请阮籍来家商量。而在一旁冷眼旁观的阮籍,见这位英俊少年出言不凡,一语中的,心中很是欣赏。自此以后,年长王戎20岁的阮籍只要到王家,就要找这个晚辈清谈,二人言语十分投机,有时一谈竟是一天。阮籍常对王浑说:“阿戎善发谈端,赏其要会,你这作父亲的可也比不上。”
因王浑也在山阳置买有庄园,所以王戎自小也在此常住,并对嵇康等人早有耳闻。后来,在阮籍的介绍下,和其他几位竹林名士年龄相差很大的王戎也加入他们的宴游活动,并很快因其看人看事准确透彻,尤其善于品鉴人物,谈论中语言高致,与人交谈语言高致,佳言隽语连珠不断,从而被这些早已名动全国的名流们所接受,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一次,竹林七贤相约聚饮于黄公酒垆,王戎因事后到。别人不好说什么,但阮籍与他相识最早,故而半开玩笑半责备地说:“阿戎这个俗物不如不来,中途而来纯属败坏大家的情趣。”王戎听了,微微一笑,说:“各位雅士的兴致太容易被人打扰了吧?可是你们却没有想到,如果我不来,诸位都成俗物;而我这一来,大家也都不俗了。”钟会奉命攻打蜀国,临行前找到王戎希望能得到些赠言。王戎沉思片刻,说:“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钟会不解其意,但也不好意思再问。后来他和邓艾分道取蜀,灭蜀后二人互相猜忌争功,最终钟会设计杀死了邓艾。但他在蜀国降将姜维的怂恿下,假借太后遗诏反叛司马昭,结果死于乱军之中。这时,人们才明白,王戎是在告诫钟会不可居功自傲。从此,王戎的话被当时的人们奉为“知言”,深受推崇。
嵇康、阮籍等人死后,“竹林之游”也作风消云散,王戎也入仕为官。在仕途上,王戎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先是被征为相国掾,其后官职一再升迁,先后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等职。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加封王戎为建威将军,并因平吴有功,被为安丰县侯。晋惠帝时,又任尚书仆射,领吏部,兼吏部尚书。由于晋代官场险恶,曾在前期颇有作为的王戎在晚年变得心灰意冷,百事不问,终日沉湎于聚财置田,并且为人短小任率,特别吝啬,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以致于被当时的人们讥笑为不治之症。但他在内心中还是十分怀念年轻时的“竹林之游”。一天,他乘车到山阳故地重游,看到那片竹林依旧翠绿蓊郁,黄公酒垆仍然酒旗飘飘,如烟往事历历在目,不由触景生情,回头对坐在车后的友人说:“我从前与嵇叔夜、阮嗣宗在此酣饮,是何等畅快,何等舒心!然而自从嵇、阮二位死后,我便被时事所羁绊,无法挣脱。今日看到这片竹林,这家酒垆,虽然近在咫尺,但看上去却是非常遥远,恍若隔世啊!”说罢,泪如雨下。
------------------------------------------
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云台山官方网站、微博(云台山)、微信服务号(云台山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