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曲赏析 >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为何称神童李泌为亲密小友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为何称神童李泌为亲密小友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泌七岁,能赋棋

 

本文说的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名臣——神童李泌。


不说可能你们中有的还不知道,和大名鼎鼎的郭子仪一样,李泌也是中唐史上一言九鼎的重量级人马,最成功的帝子师和帝子宾,堪称 “唐朝诸葛亮”,他几乎和郭子仪平行处于同一时代,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也算是郭子仪式的四朝柱石,中流砥柱人物是也,唐德宗时还官至位极人臣的宰相,也应该算是唐朝最牛的道士啦。


当然他不是和郭子仪一样带兵打仗冲锋陷阵,而是手摇蒲扇为朝廷出谋划策,参与军机大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鬼点子特多,估计郭子仪军功章里也有他的一半,就因为他给皇帝制定了很多正确策略,并能让皇帝不走样地执行,让出兵在外的各个将领步调一致,取得成功,正所谓唐朝牛人多道士也不错。


只不过李泌是一个崇尚黄老哲学的得道隐士,十分低调,凡事不喜显山露水,而且行踪飘忽,喜欢放浪形骸于山水明月清风之上,颇有李诗仙笔下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迈,时常“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据说李白最羡慕这样的生活而不可得也,神童李泌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当然不同凡响),视钱财官位如粪土,实现华丽而潇洒的人生转身,这个常使皇帝一惊一吓猝不及防,由此史官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就是一笔带过,很不公平(当然淡泊功名的李泌也不会太在意这些),这也就是正统史官的十分势利眼的一面,所谓的正史严谨性也可以由此大打折扣也。此外由于他是一位“神仙宰相”,显得十分神秘甚至妖妄(《太平广记》),《旧唐书·李泌传》也说他为相后“无足可称”,都说明了史官在某些方面的偏颇。


那么,为什么一个唐朝小道士会获得如此牛B成绩呢?这当然取决于李泌的神童本色,以及与皇帝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关系使然也。


为什么说李泌是神童呢?在此我们首先引用现时也很吃香的著名古典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对于李泌的评价文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呀,上得了《三字经》当儿童典范不称神童都不行了,关于这个唐朝经济奇人刘晏也曾享受过上《三字经》宣扬的历史宝贝级待遇,而且刘晏也是神童,唐朝牛人多也。


好,闲话少说,我们先来讲讲李泌的幸福神童生活吧,这个话题绝对吸引眼球。


据某些历史研究者说李泌的早慧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比孔融、黄香、王粲、司马光、徐文长等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神童智商高一个班,只有战国时期12岁就当上宰相(即上卿,相当于相位)的秦国人甘罗可与之匹敌(甘罗者,很多人少年时的偶像,只凭口舌不费一兵一卒夺人城池五座,强人也,令人眼前一亮啊),虽然神不神如小甘罗这个值得商榷,至少也说明了李泌是神童无疑了。


那么,李泌神在哪里呢?我们还是习惯用故事来说明吧。



和曹植“七步成诗”的传奇一样,据说李泌7岁的时候也已经对儒、道、佛诸家思想有很深的体悟甚至于融会贯通,出口成章的样子。由于正史对这位神仙宰相不是很恭敬,我们还是援引唐人李繁(也就是李泌的儿子)的《邺侯外传》(李泌曾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记载来说事:开元十六年,玄宗御楼大酺,夜于楼下置高坐,召三教讲论。泌姑子员俶,年九岁,潜求姑备儒服,夜升高坐,词辨锋起,谭者皆屈。


玄宗奇之,召入楼中,问姓名。乃曰:“半千之孙,宜其若是。”因问外更有奇童如儿者乎。”对曰:“舅子顺,年七岁,能赋敏捷。”问其宅居所在,命中人潜伺于门,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知。玄宗方与张说观棋,中人抱泌至。俶与刘晏,偕在帝侧。及玄宗见泌,谓说曰:“后来者与前儿绝殊,仪状真国器也。”说曰:“诚然。”遂命说试为诗。即令咏方圆动静,泌曰:“愿闻其状。”说应曰:“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说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虚作,不得更实道棋字。”泌曰:“随意即甚易耳。”玄宗笑曰:“精神全大于身。”泌乃言曰:“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说因贺曰:“圣代嘉瑞也。”


玄宗大悦,抱于怀,抚其头,命果饵啖之。遂送忠王院,两月方归。仍赐衣物及彩数十。且谕其家曰:“年小,恐于儿有损,未能与官。当善视之,乃国器也。”由是张说邀至其宅,命其子均、垍,相与若师友,情义甚狎。


这些记载正史也有一些,大意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李泌时年七岁,就已经出落得十分聪明敏锐才高于世。


那年某月某日,志得意满的艺术家皇帝李隆基一时兴起在御楼上大摆宴席招呼各路高朋,国家正处于盛世,由不得小基子不嚣张不心血来潮,除了喝花酒,夜里还灯火通明地在楼下设高高的讲演台,让各路英豪轮番上去演讲论辩,议论朝政。


李泌姑母的儿子叫员俶,那年也才九岁,却很聪明伶俐,也想表现自己的才华一番,于是偷偷地求母亲准备了儒生衣服,趁夜登上演讲高台,纵横捭阖词锋甚利,把和他辩论的大人都驳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十分过瘾,大家都看呆了。


一个小娃娃嘴巴这么厉害,口砍四面雄辩八方,李隆基自然吃惊不少,我虽然也是英雄出少年,早慧得很,却好像也没有这样锋芒毕露的辩才耶,皇帝想了想,于是会心一笑,也认为这娃子很不一般甚至有点神奇,连忙着人把他召入御楼中,问清他姓甚名谁之后立马惊叹道:“原来是半千之孙子,怪不得如此聪明,果应如此也。”


说完李隆基还充满期待地问宫外还有没有像他这样的奇童子,他也立马得意地回答说:“我舅舅的儿子李顺(即李泌),今年七岁就能赋诗下棋了,十分聪明敏捷也。”于是先问李泌家在哪里,然后派宦官偷偷等候在门外,把他抱进宫来,还警告不能让他家知道。反正求才心切的李隆基立马派宦官把李泌找来,李泌到时李隆基正和宰相张说兴致勃勃地观看围棋,其时神童员俶和刘晏都待在皇帝身边(这些神童可凑成一个小小的科大少年班了)。


李隆基一见到李泌,立马惊为天人,棋也不看了,幽幽地对张说道:“这个刚来的小孩与前面那个绝对不一样,从他的仪表相貌看绝对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也!”哈,皇帝会相面谁也挡不住,张说也连忙点头称是。


于是李隆基就让张说先试一下他赋诗作文的能力如何。


张说让他以“方、圆、动、静”四字为题咏诗。小李泌忙道:“烦请先生先举例说明一下,告诉我各是什么样子,好有个参考。”张说回答说:“方就如棋盘,圆就如棋子,动就如让棋子下活了,静就如让棋子困死了。”张说因为李泌年幼怕他不懂如此深奥义理来个鹦鹉学舌,还好为人师地教他道:“你只能按这个意思自由发挥,不能再用大人的‘棋’字来说事。”李泌说:“呵呵,大人放心,随意发挥那就太容易了,难不倒我。”李隆基一看到李泌这种气势立马笑得合不拢嘴,道:“这小孩的心理年龄大于他的实际年龄耶。”李泌这才答道:“方就像行义,圆就如用智,动就如逞才(建功立业),静就如遂意(称心如意)。”


此诗一出,七岁李泌的文章在立意之高远和主题的开掘方面居然远远超过已经五十多岁的诗界领袖“燕许大手笔”张说的作品,张说可以说是输了九条街(我老坏坏地怀疑李泌这小子是故意要和张说比文才的),你不承认他的才华堪比甘罗都难啊,大神童也,而且小甘罗12岁才正式脱颖而出呢。


从来文才自负的诗界领袖张说一听如此妙诗,居然也有了一点被镇住的感觉,这小子真有点不可思议,貌似“走火入魔”的那种境界也,说白了就是文曲星下凡,于是也心悦诚服地向李隆基祝贺说:“这是太平盛世的祥瑞之事啊!”李隆基一听,大悦,立马把小李泌像亲儿子一样亲热地抱在怀里,爱抚着他的聪明脑袋瓜子,还让人拿上贡果品给他一次吃个够。


玩亲热也玩够了,于是皇帝就把他送到忠王院,和太子李亨做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玩伴(难怪以后做了皇帝的李亨那么听李泌的点拨,有渊源也,以后再讲),两个月以后才让他回家和家人团聚,还送给他很多漂亮衣物和几十匹七彩丝绸,重重有赏啊,并且告谕他的家人说:“孩子还太小,怕拔苗助长害了孩子,所以没给他封官。不过小李泌是国家栋梁之材,国宝也,你们应该好好保护并培养他呵。”


从此以后,张说也把李泌当宝贝一样请到自己家里加以教化,还让儿子张均、张垍(这小子气量小)和他在一起读书玩耍,就象师友那样亲密无间,孩子们相处得非常亲近非常友好,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也。


从这一小故事中,这李泌的神童名号算是名符其实了吧?如果你嫌这野史记载得太神奇太不可思议,甚至于有点唐人传奇的味道,况且又是他的儿子写的当然是溢美之词,不大可信的话,那么以下我还可以不厌其烦地再引用正史来说事。《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如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反正,经此一役,小李泌的威名也不胫而走,和神童刘晏正字的故事一样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后来都被写进了著名的《三字经》)。

 


张九龄的亲密“小友”

 

其后,当时的重臣张九龄、贺知章、严挺之、张庭珪、韦虚心等人,一见到李泌也都非常喜欢他器重他。著名诗人贺知章曾说:“这小子目如秋水,玄鉴深远,将来一定能做卿相。”张说也说:“昨天皇上一高兴头脑发热就想封他做官,我说这不行,他还太小,不要拔苗助长,这是爱护他,等他长大成器罢了。”


老贺没有说错,李泌以后果然做了宰相,还屡次为唐朝皇帝运筹帷幄保驾护航挽狂澜于未倒,点石成金的样子,难怪大家都亲热地称他为“神仙宰相”,来无踪去无影视王位公卿之职如草芥的潇洒样,这一点连一向才高八斗的潇洒诗仙李白也没能做到,简直就是“我已退出江湖,江湖还有我的传说”的现代隐语翻版,酷毙了。


总而言之,李泌幼年时便是超级神童,而且已能圆通儒、佛、道三家的学识。七岁儿童即受朝廷君臣的一致重视和喝彩,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



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所说的那样:,他以经天纬地之才和忠贞淡泊之志,实现了出世入世的自由切换,达到了集隐士谋士甚至于术士于一身的高度默契统一。他把唐朝皇帝搞得伏在自己的肩膀上痛哭流涕,,归向了无限高渺的自然。”有的人甚至认为李泌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保证军事方针的正确,那么郭子仪的仗更加难打,而且据说郭子仪当主帅本来就是李泌推荐的。


据说张九龄十分欣赏小李泌,曾亲密地称呼他为“小友”, 经常带这位神童到自己的卧室里高谈阔论国家大事,从不当他是小孩子来看待。这其中还有一段精彩的历史典故呢,那就是小李泌劝大名鼎鼎、正直忠诚、刚正不阿的张九龄善待耿直之士的著名故事。


话说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私人关系很好,是很要好的朋友关系,不过严挺之始终认为萧诚口甜舌滑人品不好,有很重的私心,,因为他认定萧诚和张九龄相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让老张提防此人趁机兜售其奸。



其时,张九龄正准备提拔才智不高、个性也比较软弱的萧诚,就因为老萧是老张的好朋友又特别听领导的话,惟命是从的样子,是领导当然也是比较喜欢听话能驾驭得了的幕僚,恭维的好话谁都爱听,谁会特别青睐专对着干的刺头儿呢?


于是当张九龄和小李泌提起此事时,,这倒是出乎老张的意料之外。


“我想知道张公提拔萧诚的理由是什么?”李泌问道。


“严挺之这个人太耿直,有时说话没大没小的,十分逆耳,太难相处啦,还是萧诚脾气好,又特别听话,所以我很喜欢他啊!”张九龄也不避讳,实话实说的样子。


“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李泌居然不依不饶,质问起大名鼎鼎的张宰相来,可谓少年老成人小鬼大。


这话大意就是说,相公你自己也是平民百姓出身,以刚正不阿正直无私来处理国家大事而赢得清誉官至宰相,现在却要背叛自己的节操而喜欢低声下气唯唯诺诺缺少才气的软性人才吗?这还真是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干活呵。哇,这小子也太狂了吧?换了别人早就吃不了兜着走,好在小李泌碰到的是开元贤相张九龄,命好啊,老张一听这小鬼颇为意味深长的话,非常惊讶,差点把眼睛瞪成牛眼,刮目相看啊,一想还真是言之有理,顿时大彻大悟,简直是醍醐灌顶也,于是连声道歉,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要不是小李泌提醒,可能会做错事,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于是张宰相立马亲昵地拍着他的肩膀称呼李泌为“小友”。


这也太神奇了吧,简直就有点唐人传奇的味道,你不承认李泌是神童都缺少能说服人的理由啦。


总之,根据《邺侯外传》的记载,李泌的出生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比神仙还神的那种。他不仅根红苗正,祖上是唐朝太师,父亲是一县之长,母亲还是传说中的汝南周氏巨族子女(令人想起了轰动一时的天涯社区关于贵族讨论的大名鼎鼎的周公子)。据说当初李泌母亲周氏尚小,有一位名叫僧伽的神秘怪和尚从泗水来,见到周氏后奇之,并且说了一通莫名其妙的话:“这小女孩以后一定会嫁给姓李的,且生下三个儿子,那个最小的儿子千万不要给他穿紫衣。这个孩子由金印紫绶起家,以后作帝王的老师。”


等到周氏嫁给李家怀了李泌之后,居然怀胎三年(这也太神奇了吧,难怪连《太平广记》那样的怪异野史都斥之为妖妄啦)才生下他。李泌一生下来头发就长到眼眉(和李世民的传奇母亲有一拼,都是神人)。又据说在这以前,周氏每次生孩子都疲惫不堪,唯娩泌独无恙,由是小名便叫“顺”,顺产顺利的意思。李泌从小就聪慧敏捷,书只看一遍就过目成诵能倒背如流,六七岁就出口成章七步成诗。


李泌的神童本色基本也算是定格了,在此不再大肆喧染,不然的话可能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甚至于被人也斥为妖妄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