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曲赏析 > 一段神童视频引发天才讨论 聪明的孩子需要特别教育吗?

一段神童视频引发天才讨论 聪明的孩子需要特别教育吗?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妈妈锦句】本周投稿主题已公布,点击首页菜单"妈妈锦句"查看参与方式和奖品详情。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7岁音乐神童,指挥乌兹别克交响乐团的视频,引来近40万人次收看点赞(下拉至文章后半部分观看神童视频)。许多家长也在我的微博和「父母堂」微信中提出同一个尖锐问题:应该如何教育聪明过人的孩子?看来我们这些"平凡"的父母对于早慧儿(俗称“神童”)的早期教育感到迷茫。家有"神童",怎么办?


  网友提问:

  "我儿子6岁多,从小经常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兴趣,但与其他小朋友玩的方面没有别人活泼。有人说他远比一般孩子聪明,应特别教育,否则耽误了。"

  

◆"神童"也可能不堪重负

  在过往的天才教育中,不乏有难以负压而轻生的"神童":12岁湖北女"神童" 覃瑶,两岁上学,12岁被保送进重点高中,却因不堪来自各界的压力跳水自溺。"神童"不可能一手擎天,更撑不起父母师长压给他们的那份重负。

◆培养"神童"到底为了谁?
  我身边有个朋友是美国知名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博士,儿子Dylan3岁时被测出来IQ高于一般人,具备"神童"特质。在刚得知Dylan智商超常时,她曾带着儿子到一个"天才儿童中心"学习,其中的一门课程是有关西方艺术和文化。专家用了大量名画家的卡片,反复展示这些画的作者、出生年月和国家。久而久之,当她单独出示某张作品的时候,Dylan就可以正确说出作品、画家等等细节。就是这次培训让Dylan妈妈如梦初醒: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一面,早期儿童教育的特色是:反复、反复再反复。从色、形、音、动等方面提高对宝宝眼、鼻、耳、嘴、手脚触觉(5 big senses)等方面的刺激,积少成多,早期知识就是这样产生的。"那父母为何要开发'早慧'?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学习还是父母亲的虚荣心?培养一个天才的意义在哪里?"Dylan妈妈向自己提问。

  "早期,我在教育儿子上也走过弯路。"Dylan妈妈回忆说,"在儿子5岁以前,因为孩子超前的学习能力,不能适应固有的学前教育内容。我就和5个妈妈们一起,在家中给儿子开起了"小灶"。结果,我发现Dylan在5岁时已表现出些微的不合群,虽然学习超前但心智发育不健全。"于是,Dylan妈妈借着全家移居中国的契机,有意让孩子融入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与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规定每天回家至少在户外玩一小时;带他周游世界,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我发现儿子比以前快乐了,再也不会因目前所接受的知识滞后而对学习缺乏兴趣,他非常满意现在作为一个普通适龄儿童的状态。"Dylan妈妈这样描述他儿子目前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培养"神童"一定要超前越级吗?
  其实,把"神童"训练成特立独行于普罗大众之外,并给予他们超前于心智发育之上的特殊教育,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认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反式教育",因此被普遍摒弃。比如,比利时教育部门与"天才"儿童的家长们达成共识,不提倡天才儿童"特殊化"。因为天才儿童尽管在某方面超出同龄孩子,但在身心发育上他们仍应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规,应该经历童年,拥有童趣和童心。所以融入正常的教育体制比隔离式的天才教育更合理,脱轨的结果只会让"神童"的童年如孤雁离群,在成长过程中必定出现许多性格和心理问题。

◆培养"神童"就是激发潜能
  Dylan妈妈强调,她坚持培养一个适龄快乐的孩子,但这并不等于放弃对Dylan天才的挖掘。"做父母的用心地去针对性地教孩子,与孩子玩,所有关键就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在这点上,Dylan妈妈非常赞同美国对于天才教育的定位:

  1.创造一种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的"早慧"才能自然流露,这不同于中国背负重压式的智力开发和强制性的应试教育。

  2.美国的学校会为"早慧"的学生找出他们的特长,并就此特长提供比普通班学生更深入、更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能。

  3.美国的天才教育特别重视激发"神童"们在知识学习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的潜能,例如培养独立能力、团队协作、创造力等,领导才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归纳起来,西方较合理的做法是,创造自然的环境,用潜移默化的引导来挖掘和培养天才,对有"早慧"迹象的孩子实行保护和有目标性的补充教育。


  以下是一段被万人点赞的视频,7岁的音乐小精灵Edward Yudenich洋洋洒洒地指挥百人乐队,举手投足间透着大家风范,颇有点呼风唤雨的意味!他目前在乌兹别克国立音乐学院学习,拜歌剧及交响乐系教授 Vladomir Neymer 为师。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妈咪Jane育儿小帖士:

  1.早期儿童教育的特色是:反复、反复再反复。从色、形、音、动等方面提高对宝宝眼、鼻、耳、嘴、手脚触觉(5 big senses)等方面的刺激。积少成多,早期知识就是这样产生的。

  2.当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经过"点拨","聪明"宝宝就会学会推理,举一反三,说出或做出似乎只有成人才能达到的话或事。

  3.而当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他就能"自我"地去开拓新的学习天地。

  4.一个智力发育充沛的宝宝相对于其他"顺其自然"的孩子当然显得"天才"和超前。而这种超前如果不继续培养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其他"正常"儿童知识的积累而失去优势,不再那么"超前"。


  5.真正的天才是没有的。任何孩子都有成为"天才"潜能。而超前发展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父母的用心程度和自身一定的文化修养。(封面用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