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作曲家 > 「网红神童」神话破灭背后,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 热点导写

「网红神童」神话破灭背后,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 热点导写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今日值班小编 | 枫落 


近期,一位山东莱阳的李同学成了“网红神童”,不少人看完媒体报道他的成绩后都自愧弗如,而其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消息也立刻在各个媒体平台刷屏。

 

但是,刷屏没过多久,报道中提供的往来邮件以及李同学的简历就被网友发现涉嫌作假。

 

真相到底如何,今天,莱阳市教育体育局给出了答案。

 

,关于教育、媒体、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思考。



缘起 “14岁神童”横空出世


山东当地媒体报道了一个来自山东莱阳的“神童”李同学,称他从6岁就开始研发软件,8岁时自主研发了“开放式云计算平台”,此外屡次在国内外的大赛中获奖。由于成绩斐然,年仅14岁的他,已经被美国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录取。

 

在随后曝光的内容中,这位“神童”甚至还“惊动”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后者特意发来了邮件,商讨入学事宜。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这名“神童”的简历让人耳目一新,仅摘几条:

 

6岁,开始研究软件,自主设计了一键式关闭学校电脑的程序;


8岁,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自主研发了云计算平台;


2016年,注册成立莱阳喔普云计算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13日,成功签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发酵 ▍疑点频现


在大量媒体都发布了这则消息之后,很快,人们发现了其中的疑点。

 

首先,邀请函的措辞落款相当不专业。在邀请函中,电子邮件收件人是“我自己的邮箱”,这封邮件有可能是收件者本人发给自己的。邮箱右下角的署名,其实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名字。

 

 

 

其次,“14岁神童”的简历中有不实内容。在简历中,李某曾参加“香港IDC商业高峰论坛”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论坛”,但在搜索引擎上均未找到相关报道,所谓“ACPC国际大赛”是一个电子竞技比赛,而非互联网科技类比赛,至于“大中华区分赛区一等奖,并入选京东总决赛获得二等奖”的成绩,也无法查实。

  

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官方回应,他们不存在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或是与学生签合同的情况。所有的学生必须按照同样的申请流程申请入学,而且通常只会在高中的最后一年申请——14岁的李某目前则只是“初四”。

 

然而,莱阳市教育体育局仍然表示,李同学的确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在这边读完初中,直接到美国去读高中”,相关资料都是学校提供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李姓学生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一事是事实,“我们看到了(签约的)照片,不会存在差错“,而正式签约文件正在从美国邮寄到莱阳的途中。


结果 ▍官方公布,“14岁神童”系失实报道


今天,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在微信上发布公告,称此关于此事件的消息的确为失实报道。



扩展 ▍官方笃定原因何在?


关于莱阳市教育体育局为何会笃定消息一定是正确的,《环球日报》进行了报道。

 

首先,当地教体局之所以之前会肯定地对媒体说李同学确实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是因为李同学的家长给教体局看了一封家长说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邮件,邮件的内容是李同学与麻省理工签订的“入学协议”。而且纸质的材料很快也会寄到。

 

麻省理工学院


可是之后,李同学的家长改口,大概意思是说:因为李同学被录取的事情在中国网络上闹大了,所以李同学之前签的“入学协议”已经被对方取消了……

 

当李某家长对教体局改口说“入学协议”被取消之后,当地教体局也“懵了”。

 

此前,教体局之所以相信这是真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认为家长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李同学被麻省理工录取的信息,最初是李同学所在的学校报给教体局的,说学校有个挺优秀的孩子被美国知名大学录取了——也就是说,即便李同学的家长不可靠,教体局觉得报告此事的学校也应该是可靠的。


 角度新议 

醒醒吧,“14岁神童”的始作俑者

神童少见,是一种客观现象。虽然这不能否定李某就不能成为神童,但14岁神童背后,似乎有种力量总是希望神童就出现在了山东莱阳,不管这种希望是有意还是无意,。当地教体局表示,相关签约是真的,并以照片为证。在这样一个关乎神童真假的问题上,仅仅以一张照片“定乾坤”,是不是有点傻得太天真?照片可以合成,可以移花接木,但相关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朝着炒作出“一个神童”目标而来。

 

有时候,我们真的期盼14岁神童是既成事实,因为真的缺少这样的神童,如果这类神童多了,国家的高科技进步就会加快一步。但事实上,这样的神童,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更经不起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录取办公室的真实回应,相关的疑点,李某神童及其炒作者们也没有给予有说服力的回应,这就加剧了李某神童的不可信性。


其实,在这起炒作中,“14岁神童”已经戳中了不少人的软肋。先是14岁神童李某的痛点,不管是不是真实的,,对于保护这个“神童”的健康成长有诸多不利。然而,这种后果应该首先由其监护者来承担。媒体的非理性传播,进一步给“14岁神童”推波助澜。从地方网络媒体到中央级网络媒体,再到自媒体的传播,都在将“14岁神童”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最后把他推向无情的真实深渊。


国内不少大学有少年班,为一些“神童”提供更快接触科研或相关学科的渠道,当然也能为“14岁神童”提供这样一个渠道。当然,神童们通往国外知名高校的途径也是顺畅的,因此,没有必要对类似的情况进行炒作。,与当前媒体缺乏必要的新闻研判力有着较大关系,。


神童不是某一个地方的招牌,也不应成为新闻媒体借此宣扬“发现第一现场”的工具,反而更需坚守真实客观的底线。“14岁神童”可能还会炒作一段时间,但尘埃落尽,新闻媒体和家庭责任,,都需在这场喧嚣后得到净化。否则,即便是真有这个14岁神童,也终将被这些造势者“改造”成“方仲永”。(张立)


 写在最后 



连续的反转新闻在今天已不少见,然而在此次事件中,人们不免想到的是,家长提供虚假资料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学校和教体局为什么没有严加审核?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又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曾谈到:“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可是天才毕竟是稀罕物,难免有父母努力地用“泥土”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据了解,这个14岁的孩子从上周起就没到学校上课。对于这个14岁的少年来说,这次波折或许会是一门他初步接触社会的课,而这门课的心理学费,也只有他自己去承担。



新刊速递

反转新闻日益成为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事实”。法国著名学者埃米尔·涂尔干留下的观察社会的方法,可以助我们深入思考。

关于涂尔干的相关介绍都在《作文素材·高考版》2018年第1辑“现场”栏目中。新刊即将上市,欢迎你们来关注~


/ 粉丝留言板 /


当今的大环境下,当个“神童”也是不容易的,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江歌案开庭 |《不思议图书馆》孩子的诗 |《国家宝藏》女德班 | 刘亦菲 民谣教父 |《寻梦环游记》 | 比尔·盖茨 | 年度走心广告 | 红黄蓝幼儿园 | 外卖毁灭泡面  | “马航MH370调查” | 咳血的校园 | “星空演讲” | 湖南弑师案 | 刘鑫 | 故宫「看门人」携程亲子园事件 |《射雕英雄传》| 导盲犬 | 家委会竞选 | 豫章学院 | 西南联大八十周年 | 最美图书馆 | 学霸的原创专辑 | 假冒名人语录 | 霍金公开博士论文 | “左右脑“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