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天才神童”的背后

“天才神童”的背后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这两天一条“14岁少年把全国的大媒体都给耍了”的新闻,引爆了网络。说山东的两家媒体,山东齐鲁网和山东广电的闪电新闻APP都报道了山东莱阳有位14岁的“天才神童”李某,14岁就被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录取,6岁就会研发软件,8岁就自主研发了个“开放式云计算平台”,一时之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就连环球时报的微博也未能幸免。然而随着广大网友对事件逐步的抽丝剥茧,事情的真相也逐步的被揭开,所谓的“神童”最终被证实只不过是个骗子而已。不少网友都不无调侃的说:“那么多的大媒体居然会被一个14岁的小子给耍了,真是让人感到既无语又可笑”。但是济世我所关注的却是另一个点,那就是这个人所谓的“天才神童”身份。其实公众对于天才和神童的关注度和兴趣度,一直都存在而且从来都没有降低过。而这次的事件也让济世我对天才神童这个话题,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同时由此我有了几个疑问:为什么公众会对天才和神童如此的关注?最根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在对他们高度关注的背后,到底又折射出了人内心当中哪些最为真实的本性呢?所以济世今天就来简单的分析下,公众为何会对天才和神童趋之若鹜。

    在济世看来,公众之所以会对天才和神童趋之若鹜,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高智商的强烈崇拜:其实几乎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对高智商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崇拜感。在很多人的思维逻辑里,高智商就等于是智慧的标志,甚至是优于他人,高于他人最好的证明。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有媒体爆出某某地方出现了所谓的“神童”,又或者发现了某个所谓的“天才”时,都会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和瞩目,因为自己无法达到那样的程度,所以出于自我本能的好奇,自然想去知道的更多。因为觉得他会比一般人优秀,所以出于自我内心当中的崇拜,自然想去了解他的过人之处。但是这样的思维逻辑同样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看到,并且加以利用,以达到他们自我的目的。因为他们看到了一点,那就是公众大多重点关注的是“天才”或者“神童”这个身份的本身,以及他所取得的高于常人的成绩,而并不太关注细节和真假,既然如此也就为他们的造假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与空间。山东那个李某就是最好的例子,只不过这次他真的错了,因为这次中套的不是广大的公众,而是某些号称权威严谨的媒体,公众反而成了最终揭穿他谎言的那群人,然而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两种心理的推动: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对“神童”和“天才”格外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内心当中两种心理的共同推动。一个是猎奇心理,还有一个就是可复制心理,人从内心当中总是对某些异于常人的所谓“神人”存在着难以抑制的好奇感,这些人为什么会如此的聪明?他们到底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在衣食住行方面和一般人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另一个就是可复制心理,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个良好的榜样或者是标杆,而某些”神童”和”天才”毫无疑问也是很多人所属意的“最佳选择”。所以很多人希望可以通过从对“神童”和“天才”的”点滴了解中,找到某些规律性的存在。同样他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对某些蛛丝马迹的知晓,以此归纳出某些必然性的可能。然而也正是这两种心理的共同推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猎物”。或是间接的成为了虚假炒作的“帮凶”。或许直到真相被揭露的那一刻,他们才会发觉,自己除了上当受骗和被人利用以外,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

  通过上述所列举的原因,我们也许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公众会对“天才”和“神童”趋之若鹜。对高智商的强烈崇拜,让某些人对所谓的“神童”和“天才”几乎是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每当有任何关于此类的消息爆出时,某些人都会对此选择本能性的相信,同时也在无意中丧失了判断事物真假的本能。而两种心理的推动,则是让某些人在猎奇心理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两种自我心理的共同驱使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其他人所利用的工具和棋子。以至于当真相大白时,某些人才如梦方醒。其实对天才和神童的崇拜,恰恰折射出了人内心当中对于高智商以及高天赋的羡慕与向往。因为羡慕天资聪慧,所以让某些人以为有机可乘。因为仰慕天赋异禀,所以让某些人以为”天赐良机”。真的很想对某些人说:神童也好,天才也罢,说到底他也只不过是个人而已。所以也没必要动不动就拿他和神来比,因为很多时候某些人也许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样了不起!

                                                         请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