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史上天才神童少年,最后下落竟成谜团

史上天才神童少年,最后下落竟成谜团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提起骆宾王,可能许多人不熟悉。但是提起一首诗,许多人可以立马跟着背诵,这首诗叫做《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咏鹅诗》就是出自骆宾王之手,骆宾王作此诗时,年仅七岁。说来实在惭愧,我们七岁的时候,刚刚入学启蒙,学的就是这首《咏鹅》;而人家骆宾王小朋友,七岁时就可以给我们写教材了,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差距。


骆宾王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后人尊称为“初唐四杰”。按照普通剧情来演,骆宾王小朋友的一生一定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然而现实是残忍的,上帝虽然从小就给他打开了一扇门,但是顺手把窗户都给封死了。

骆宾王也算是个官二代,他父亲做过青州博昌县令,但他父亲一定是个清官。因为没过几年他父亲死在了任上后,骆宾王就开始了穷困潦倒的生活。以至于当时想让父亲落叶归根的经济能力都没有,只得将父亲葬在了博昌。

给父亲服丧期满后,骆宾王来到了帝都长安,想着自己才华横溢,来混口饭吃总是有的吧!然后现实就“啪啪”打脸了。骆宾王考科举也考不上,给大官们干谒上书也没人鸟他。大城市的物价高啊,他在这里漂了一段时间后,只好回家了。

他在家里又苦读数年,这个七岁就能写下千古流传诗篇的天才,终于在二十七岁时才谋得了个微末官职。但是骆宾王显然没有“官商”,干了五年,就被人家给辞退了。不过还好他积累到了名气,当时唐高祖李渊之子,道王李元庆在豫州当刺史,就把他招过去当了个府属。李元庆是很器重他的,但骆宾王偏偏又清高发作。李元庆让他“自述所能”、以备提拔,骆宾王突然觉得这种“自媒”很羞耻,于是“辞不奉命”。


骆宾王回到了老家,打算务农为生。可是他那拿笔的手,是拿不起锄头的。在沉重的现实面前,骆宾王收起了自己的清高,他开始写“启文”求职,最终真让他谋得了一个奉礼郎的从九品官。但是三年后他又因事被谪,从军西域。虽然对于骆宾王个人来讲,这无疑是场灾难,但对于大唐文学、甚至是中国文学来讲,是一件大幸事,骆宾王无意间,开创了边塞诗的流派。

后来骆宾王又奉命随军入蜀,平定当地蛮族的叛乱。两军开战前,都要写写檄文,骂骂对方,。当时骆宾王天天写檄文,研究怎么骂人骂出新高度。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日后竟然写出了一篇名言千古的檄文。

又过了几年,,先后担任武功主薄、长安主薄,最终入朝为侍御史。他以前是从九品官,现在是从六品,可以说是升官了。当时骆宾王已经年过耳顺,但是骨子里的文人热血尚未凉。

时值武氏当国,这么一个开天辟地,扰乱祖宗法度的女人,自然成了无数人口诛笔伐的对象。骆宾王也不例外,他多次上书讽刺,最终被下了大狱。糟老头骆宾王觉得自己这次是死定了,没想到的是,或许是他分量太轻了,人家压根都没有在意他。过了一年遇见大赦,他和那些偷鸡摸狗的犯人们,一起被释放了。

后来骆宾王开始了游山玩水的生活,毕竟是半截身子埋入黄土的年龄了,要对自己好一点。但是他走到扬州的时候,恰好遇见徐敬业,徐敬业又恰好要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想起自己以前天天写文章骂武则天,不禁又手痒了。于是他担任了徐敬业的“艺文令”,写下了一篇名传千古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写的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武则天读后,责怪宰相道:“宰相何得失如此之人!”按照武则天这番爱才的话语,就算最后捉到了骆宾王,也不至于杀他的,甚至还会加官进爵。可偏偏骆宾王命薄,最后竟然下落不明了。

徐敬业兵败被杀以后,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下列几种说法:《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佥载》说他投江自尽;《资治通鉴》说他被人杀害。不管怎样,骆宾王的一生都是困苦的,他空有一身才华,却过不上称心如意的生活,一生落拓;但他为中国文学史作出的贡献,足以令他名垂千古。




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