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科大超级奶爸:你家孩子才是神童!你祖宗十八代都是!(下)

科大超级奶爸:你家孩子才是神童!你祖宗十八代都是!(下)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续上文。上文中,我们从当年的1岁多开始写字,13岁考上湘潭大学,,讨论了期望值管理、孩子的全面教育,今天我们主要从挫折教育、以及顺势而为的超前教育、以及因材施教、科大少年班等问题继续进行讨论。

—正文—


1

从魏永康事件看,还有个收获是挫折教育。


       前两天看到一幅漫画,会心一笑,赶紧收藏。主题是  通往目标之路——计划VS现实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会心一笑,因为理想总是太丰满,现实总是太骨感。没有人不会遇到挫折。在学生阶段,考试失利,学业受挫,这是最普通的挫折了。放眼整个人生的尺度,攻读硕士时的问题就在于,发现问题后,并没有及时直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小挫折积累不处理,问题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被勒令辍学。


  说实话,我不喜欢逆境,更不喜欢挫

        说实话,我不喜欢逆境,跟不喜欢挫折。我跟挫折有仇,跟逆境有恨。我一直认为那些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的是SB。我只是处于礼貌,嘴上依然会说有(S)种(B)!我总感觉有句话骗了我三十多年,这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是,那肯定也是一个后娘。


来说说我跟挫折的私仇


98年高考前夜,我突然就发烧,晕晕乎就上考场了。结果一看作文题目就笑了,坚韧,或战胜脆弱。这是老生常谈的题目。这个话题我也是有备而来,于是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篇标准的优质议论文。满意的画了句号后,回头瞄了一眼题目,发现要结合自己,彻底懵逼。


于是,为了我心仪的大学,我光荣的高分落榜,选择复读。于是一年后考到了中国科大。但是很多人复读却未必能考的更好。我想这主要原因就是失败是个后妈。失败,让人的心理悄然发生变化。



 我战胜脆弱的法宝

第一是信念,第二是努力,第三是不怕失败


信念,我树立了很高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做了一个小本子,然后随身携带。因为目标过于高,从来不敢示人,只在酒后给一个人看过。(澄清一下,大家不要多心,这个人是男的,不然晚上床上又要被严刑逼供)这个目标多高呢,就是比省状元的分还高。第二,我的确努力了,曾经两天刷了28套卷子(是因为借人家的卷子,要限时还,复印太贵,干脆做了它!)而且还进行了订正,当然,最后目标只实现9成吧。




  重点是不怕失败。这要感谢一位恩师王修德,人如其名,德高望重。他经常给落榜的学生做思想工作,他教出来过状元、清华、北大、科大一大堆。肚子里复读成功的例子鲜活而有说服力。


 一直记得他一句话:连考不上都不怕了,你还怕啥

 这跟《走向共和》李鸿章跟八国联军就《辛丑条约》谈判时的一句台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李鸿章说:国人连活都不怕了,还怕死么!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霸气!

还有一句话,也很豪情万丈,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的:怕什么,天塌下来,有武大郎顶着呢!



(大郎我的心好累!


放到整个人生的尺度,没什么挫折扛不过去


       有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微妙,就如同挫折。作为旁观者,我们看的很清,也看得很轻。因为我们已经跳出那个圈子,在圈子之外看。放到整个人生的尺度,没什么挫折扛不过去,只要有口气在。但是在当时,对于当事人,面前的就是一道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一个好朋友,现在是公司高管,在公司如鱼得水,呼风唤雨,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前途似锦。但是谁曾想,高中的时候,差点就活不下去了,屡屡,屡屡未遂。但是,还是挺了过来。

    

        回到魏永康,放眼到人生的尺度,其实他被退学,也不是多么大的事。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科研,不适合做科研,不代表就一无是处。第二,他还小,这是最关键的。他退学的时候才20岁啊,亲!大家只看到他退学,没看到他才20岁啊,有大把的青春可以走弯路,可以去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然后再犯……


       可惜,这时不良媒体不仅没有去帮助这位暂时遭遇挫折的神童,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站在一个不腰疼的地方,对人家就是一顿一番冷嘲热讽,扒开人家的伤口给全世界的人看,看完又撒了一把盐。而期望值早已被外界绑架了魏妈妈,这时,心态也出现了扭曲,对儿子的退学失望至极,骂他不争气,骂他不如去死。而无助的魏永康,一找不到知心的人去倾诉(这点不如我,我还可以找人喝喝闷酒耍耍酒疯?),二,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方法,去发发呆(我还可以出去跑跑,跑到筋疲力尽为止。出门被外人指指点点,在家被妈妈劈头盖脸的骂。所以我说魏永康没有选择去死,说明他已经够坚强了,起码他还有勇气活下去。


        所以,14岁考上科大的袁岚峰师兄的父母非常的明智,非常的有先见之明。拒绝一切媒体对袁岚峰的采访和报道,虽然袁师兄现在是媒体上的红人,是各种媒体的特约撰稿人。这样做,有效防止外界对孩子和家长的心理产生扰动,有效防止了个人期望被外界所绑架。某些不良媒体,因为要吸引眼球,要收视率,要报纸销量,所以,这种媒体只干两件事,一个是锦上添花的事,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所以,遇到挫折,要想法儿面对,想法儿治疗,而不是急于给别人看。


2

从魏永康事件看,超前教育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我反对媒体随便冠以“神童”的帽子。这样是对孩子的保护,纵然这孩子真的天资聪明。而牛顿、爱因斯坦这种量级的人物,整个人类历史上只出过屈指可数的几个。从牛顿、爱因斯坦往下退一个等级,来看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每年颁发给不到10个人,迄今为止总共发给过几百人。而且,有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小时候还并不是“神童”,尤其是爱因斯坦,他的表现简直是一个“逆神童”,牛顿小时候的成绩也很糟糕。




智商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不超过20%,而情商可以达到80%。


       冠以“神童”,那么无形之中,对孩子的期望,就会被拔高很多很多,过于强调“神”,而忽视“童”。过于重视智商的开发,而忽视情商的提高,最终导致“伤仲永”式的失望。也就是这顶“神童”的大帽子,让孩子背负太多,成为孩子心灵的不能承受之重,最终可能压垮孩子。另外,据说智商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不超过20%,而情商可以达到80%。(我简单把逆商、德商、等其他商全归结到智商)。很多智商不算太高,依然可以依靠取得辉煌的成就。


       但是生命是多样性的,孩子先天也是千差万别的,后天的环境也是迥然不同。因此导致孩子不管是性格还是思维方式,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会有差异。有的孩子智力发育早一些,有的开窍晚一些,有一些情商通透早一些,有的却要晚几步。因此在教育方面,也应当有所差别,也就是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最本质一条就是因材施教。



       然而,对于学校教育,因材施教却很难做到,不同的孩子不得不面对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试卷。孔子两千五百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到现在还依然是句空话。那怎么办,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家庭教育。,是给孩子腾出时间去让家长承担更多,去因材施教。因此,。

  

抓住孩子的一个闪光点,进行放大,再放大


       在现实事件中,我的一个基本体会是,抓住孩子的一个闪光点,进行放大,再放大。比如孩子对火车非常感兴趣,那么一是火车玩具,二是火车书籍,三是,甚至扩展到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知识。孩子对天文感兴趣,那么趁热打铁,借助这个风口,趁机把天文的知识,系统的让他了解一下。孩子某阶段突然对折纸感兴趣,那就借助这个机会买了本折纸大全,把这个技能再深度挖掘一下。曾经孩子对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感兴趣,我都没有放过,ipad上有植物大战僵尸的拼音版(学拼音的)。孩子几天就通关,把拼音掌握的倍儿熟。

不过,也有棘手的时候,终于,他对人是怎么生出来的开始感兴趣了……

       借助孩子感兴趣的风口,孩子学习起来没有压力感,积极主动,感兴趣的时候,真的可以废寝忘食。但是家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启发作用。甚至借助某个社会热点,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这个寒假前后,铺天盖地的孙悟空,干脆让他把西游记的书过一遍。另外,对一些不适合感兴趣的兴趣点,要及时扑灭。


比如曾经对杀西瓜杀水果等手机游戏感兴趣,及时扼杀在摇篮。

比如曾经对火感兴趣,但是怕危险,及时引导,转移注意力。

       基于此,我对孩子超前发展的开发就是,根据孩子具体特点,不制定死板的计划,抓住闪光点,放大再放大。


       但是,因为涉及到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的事,音乐和艺术方面的发展,我们是按照传统道路走的。比如四岁开始学钢琴,5岁学画,6岁学书法,这个我们自己搞不定,没法引导,也没法自学,就送到外边去学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3

常态儿童的超前发展


 这个理念就是合肥实验学校的创始人,合肥本土的教育大家何炳章老先生提出来的。老先生创办合肥实验学校,坚持“自育自学”,引导常态儿童进行超前教育。我们现在一年级,学习正在学习其他年级二年级的课程,并且已经在学习其他学校三年级才开始的英语了,但是整体上大家普遍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压力。


目前,我觉得这个理念贯彻的很好,孩子自学的能力自学的习惯培养的很好。其他学校都要作业都要家长签字,我就没签过,去年数学作业还看一看,后来老是全对,现在连看都不看了。(估计数学老师看到要批评我了。


基于此,我对孩子超前发展的开发就是,根据孩子具体特点,不制定死板的计划,抓住闪光点,放大再放大。


但是,因为涉及到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的事,音乐和艺术方面的发展,我们是按照传统道路走的。比如四岁开始学钢琴,5岁学画,6岁学书法,这个我们自己搞不定,没法引导,也没法自学,就送到外边去学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4

少年大学生就该选科大少年班


 

伟大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早在230多年前就警告过:“大自然希望在儿童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他还说,孩子的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决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时间,否则你们将后悔莫及的。”


请注意,“就会腐烂”、“追悔莫及”,说明后果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这就是说,一旦欠了“童年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是无法补救和偿还的!因此,我们还得尊重孩子的天性。虽然,他智力上超前,可以跟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一起考试,一起上课。但是做游戏或做事的时候,他又是一个小孩。拿大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在这方面还可能造成损害。


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最好


       所以,我觉得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最好,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纵然有差异,但也基本同步。所以我也建议是选择上实验学校的家长, 中学最好也在一起。转出去,换一个环境,跟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在一起,加上学校风格的不同,对孩子是个巨大的考验。 


       我们来看看魏永康,他基本没有跟同龄的人做过同学,跟大龄同学的沟通的渠道也被他妈斩断了。最后一个极大的错误,上大学的时候,没有选择科大少年班,是个极大的失误。毕竟,在科大少年班,一方面有同龄的大学同学,另一方面学校有成熟的管理少年大学生的经验,有成熟的管理和教学团队。据我所知,他们对心理发展方面,及其重视。


      但湘潭大学,可以说根本有没这个经验和能力,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资格。本来多姿多彩、全面提升各种能力的大学生活(包括谈恋爱),对于魏永康,依然是中学的延续,一切跟中学都没变,妈妈陪读,自己上课写作业,衣食住行妈妈包办,简直是又上了四年高中。。


       话说大学的时候,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胡访宇教授曾经问我,你在哪儿住,我说在宿舍。他说,就应该在宿舍住,要跟同学们在一起,过集体生活,这样好沟通交流。我暗自庆幸,刚才没说错话,因为当时实际上我已经偷偷在外租房住了。

  


总之,我认为孩子的教育,学校方面,提供公共平台,主要负责孩子的共性教育,而家庭主要负责孩子的个性教育;双方配合,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单依靠家长, 单依靠学校,或者二者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孩子的教育就会出现问题。


我个人的微信号:dandingmingzhi淡定明志的拼音,加微信请备注:快乐教子

END


请宝爸宝妈扫码关注快乐教子微信平台,我们会不定期的推送一些经典电影、视频、故事和文章,也可以加入快乐教子QQ群,进行互动交流,QQ群号:2429721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