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关于学乐器是不是需要天赋?举个例子,假如你孩子读书很好,有人问你:“你的孩子读书有没有天赋?”你会怎么回答?其实关于读书,是有一些孩子成绩好,有些成绩差,但这个跟天赋关系不大,绝大部分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要不是弱智。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孩子读书是否用功,花多少时间钻研学习,和智商没有太多差别。同样练琴也是一样,演奏能力的好坏和平时练琴的时间是挂钩的,不要过分强调音乐天赋。
刘泽锴3岁开始接触钢琴,5岁正式学习,每天坚持练琴4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练习8-9个小时。舞台上的他是万众瞩目的钢琴神童,10岁便已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但背后的“辛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刘泽锴表示从学习钢琴起,他就坚持每天练习4个小时,即使再忙也会挤出1-2个小时练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钢琴神童的背后除了“辛酸”,还有坚持练琴的习惯。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学琴前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在合适的年龄,把孩子交给专业老师,就当甩手掌柜了。可学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同一位钢琴老师,有的孩子进步很快,自己的孩子却停滞不前。
其实学钢琴是3分学,7分练!练比学更重要!你们孩子在钢琴上花了多少时间,每天回家1小时或2小时的练琴时间都没有?孩子不想学的时候家长也没有让他坚持?甚至说孩子家里没有钢琴练习。
目前很多家长认为,要孩子学钢琴非得孩子喜欢不可,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小孩子刚开始学乐器就是喜欢一种新鲜感,孩子可能刚开始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喜欢了,因此就放弃了。
请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钢琴也不例外。不要怕孩子没兴趣,没兴趣是正常的。孩子如果不喜欢学,家长千万不要灰心,要哄着,同时给点压力,软硬兼施。教育对少年儿童而言,是不能排除一定强制性的,就像孩子不能不上学,不能不做功课一样。
家长要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孩子感悟音乐,没有正确方法的指导,单纯依靠时间堆砌,琴童不动脑、效率低,不仅没有长足的进步,反而会因错误养成一些阻碍进步的坏习惯。
怎么才能让孩子把练琴坚持下来呢?如果强制下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不妨另辟蹊径,让孩子从练琴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很多琴童在练到一定的程度都会对钢琴产生厌恶感,要摆脱这种厌恶感就需要父母或者老师的引导。
在练琴弹奏上,刘泽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小方法,因此对于他来说,练琴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练琴时,他将打通曲子难点想像成打游戏通关,“弹琴对我来说像打游戏一样,打通每一首曲子的难点就像是游戏通关。不能一首曲子弹一遍就完了,一定要分成一点点去练熟了,再像拼图一样完整拼起来。”
其实要培养孩子练琴中良好的自觉性并非难事。孩子本身兴趣的持续时间就很短,而练琴的过程本身是枯燥而繁琐的,远不如游戏和玩耍那样有诱惑力,因此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练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孩子表现出来的这种不愿意练琴的情绪,并不能说明他们不适合或是不喜欢学琴,这只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固有的一种心理特征的表现而已。如果家长加以耐心的引导和严格的要求,是可以逐步培养起孩子练琴的自觉性的。
学习钢琴伊始,其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只有让孩子不断地从弹琴中得到奖赏或鼓励才可以,如参加比赛、学校音乐会、汇报表演,考级等。孩子表演欲上来的时候,适时地给她安排练习或者表演,哪怕只是短短的五分钟也行,其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尽可能给孩子的练琴过程增加一些乐趣。只有当他觉得练琴就是一种游戏时,才可能对钢琴真正产生兴趣,把练琴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对待,逐步养成自觉练琴的习惯。可以用各种方法向孩子传输这个观点——“学琴本身是一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