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丨独家专访:黎锦扬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丨独家专访:黎锦扬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晚清到民国一百年间,以黎氏八骏”为代表湘潭黎氏人才辈出,其中黎锦晖不仅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同时也是中国儿童音乐,歌舞剧的开创者。悲鸿兰芳策划人吕昕特地远赴美国洛杉矶,拜访了“黎氏八骏”中唯一健在的102岁高龄的黎锦扬先生,邀其为我们讲述,黎锦晖与中国流行音乐的点滴往事。


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策划:吕昕   讲述:黎锦扬  整理:王雪晗



悲鸿兰芳”策划人吕昕在洛杉矶黎锦扬家中

黎锦熙、黎锦晖、黎锦耀、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 八兄弟合影  右至左

    黎锦熙(1890-1978)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注音之父、

    黎锦晖(1891-1967)流行音乐之父、儿童剧、歌舞剧的开创者

    黎锦耀(1895-1953)地质矿冶学家;

    黎锦纾(1899-1954)教育家;

    黎锦炯(1901-1981)铁路桥梁专家;

    黎锦明(1906-1999)作家;

    黎锦光(1907-1993)“歌王”著名音乐家,《夜上海》作者

    黎锦扬(1915-        )著名旅美作家;美国百老汇上演的第一部华人歌舞剧《赛金花》的作者


近代汉语拼音之父,著名语言学家 黎锦熙


,教育跟语言文字是他一生的志业。早在他主编《长沙日报》时,田汉、,仅仅是替他誊写文稿的办事员。


前两天逝世的周有光先生被称为现代汉语拼音之父,实际上早在1916年“中华国语研究会”便由我大哥黎锦熙倡导成立,由他同钱玄同、赵元任先生一同拟定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可视作现代汉语拼音的前身。


长兄如父,我们兄弟姊妹随大哥黎锦熙相继北上之后,便由大哥一一安排照料。 




流行音乐之父

当下真正的文学跟艺术处于边缘化;艺术一旦被限定,便等同于判了死刑。那时候一代人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他们绝大多数没得选择。但是他(黎锦晖)走了另一条路。在流行音乐、儿童剧的创作上他是第一、创办学校,培养歌舞人才,他又是第一。


流行音乐之父 黎锦晖


对,所以我说我二哥这个人了不起,不仅是在流行音乐上、在歌舞、儿童剧的开创上,他都是第一。跟他同时或稍早的还有弘一法师跟刘半农。弘一法师的《送别》、《采莲》,完全是诗词长短句的曲调。刘半农是诗人,对外国民歌的研究同他的诗一样好,他写的歌着眼点仍在于民谣。当时这些歌以及明月歌舞团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谁也没有预料。


那时候没有流行音乐的概念,中国的音乐长久以来很大一部分就是戏曲,他觉得昆曲格律太严,京剧唱词定型化,不是词害乐,就是乐害词。他常讲"中国人唱中国歌,而且应该能唱最流行最普遍的歌",因此他自视为牺牲者,为中国的“平民音乐”铺桥搭路的人。


中国的流行音乐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的地下状态,即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红火的时候,对他的批判声也一直不绝于耳,直到80年代初不是还把邓丽君定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吗?程长庚讲谭鑫培“惟子声太甘,近于柔靡”,可事实呢?谭鑫培之后的老生,都难以达到他的那种刚健爽直



中华歌舞学校

他这个人做这件事就像当初牛子厚建富连成,,完全是自掏腰包;1927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招收14-16岁的少男少女,不收学费还供膳宿。每天上四节歌舞课和两节文化课,为的是培养合格的歌舞人才。演出剧目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后来因为开销太大,经费困难,孩子们的食住问题得不到解决,学校热闹了一年多被迫关门。



当初创办歌舞学校的时候,他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后来只维持了一年就垮掉,自然心有不甘,但由于环境跟经济条件的掣肘,剩下的五十名师生,只得成立“美美女校”暂为过渡,但只能维持两三个月,这种情况之下最理想的方案便是组织歌舞团出国。当时想的是边训练,边演出,少贴点钱,或许还能撑得下去,京剧的一些科班不也是这样吗。


周旋、严华、白虹、、黎莉莉,那个时代最出名的歌星跟影星有一大半是从中华歌舞团(后改为明月歌舞团)中走出来的。聂耳其实最早也是承袭自黎锦晖的,聂耳的五线谱跟作曲都是他教的,可以说对聂耳的成就最大的就是他。甚至连聂耳这个名字也是在明月歌舞团工作时所取的艺名;后来的聂耳开始跟自由主义的“老师”黎锦晖划清界限,他在明月歌舞团一边工作学习的时候,一边在小报上发表文章批判他的“老师”黎锦晖了。在他离开明月社之后,一直到去世,不断的写文章做演讲批判黎锦晖的文艺,而自始至终我二哥都没有对这件事做出回应。

周旋



七哥黎锦光



接替他的是我的七哥黎锦光,一直被二哥带在身边受到熏陶与培养。


锦光9岁的时候告别了湘潭乡下,被大哥接到北京上小学。那时候,每周总有一两次,大哥锦熙、二哥锦晖带他到前门外的戏园子看京戏,后来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著名音乐家“歌王”黎锦晖


当时二哥锦晖参加了北京大学的音乐研究会,担任中东部通乐类潇湘乐组组长,经常选奏湖南古典《满江红》等,还组织演奏《木兰辞》等音调爽朗的民俗乐曲。锦光常常被二哥带去欣赏这些民乐,同时,也欣赏到了音乐研究会其他各组的戏曲音乐


七哥黎锦光一直跟随二哥的脚步,在明月歌舞团经理,《夜来香》就是他写的,他写了很多歌词,到现在我们还能听到不断有歌手翻唱,当时旧上海最红的歌星周璇,白光,白虹,李香兰这几位都唱他写的歌。

李香兰


邓丽君演唱《夜来香》

邓丽君

老上海的《夜来香》,经由邓丽君的演绎,在内地瞬间又流行起来。七哥锦光跟我都觉得邓丽君的演唱最好,她嗓音比李香兰甜的多,唱出来酥酥糯糯的,让人一下子就想起上世纪四十年代老上海的繁华。




悲鸿兰芳公众号

策划人吕昕

监制:王天佑 徐小阳 葛玉清

顾问:杨先让 徐伯阳 钱绍武


编辑王雪晗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悲鸿兰芳”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