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他是7岁就能作诗的神童,却被科举考试拒之门外,别人都是「坑爹」,只有他「被爹坑」

他是7岁就能作诗的神童,却被科举考试拒之门外,别人都是「坑爹」,只有他「被爹坑」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关注微信公众号“朕听”(zhentingwx),给小主讲讲你不知道的奇闻趣事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不知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现象。从科举制诞生到废除的这1300多年,考上状元的总共有700多位。但是这些人基本上是去打酱油了,没有什么存在感。反而不断刷存在感的是那些落榜生。小编脑洞大开,想了想,这些状元肯定是被糖衣炮弹腐蚀了!


不知你发现没有,唐代有一个坑爹的风气,叫作“行卷”。说白了就是拼关系,这年头除了自身要有才华以外,还要得到社会名流的赏识,否则一辈子只能当个穷屌丝。“诗鬼”李贺便是一个悲催的例子,李贺的一生命运极为坎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逆袭成功。确切的说,是因为他没有考取进士的资格,他根本就没能进入考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贺的祖上可不是一般人,可是堂堂的郑王后裔,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但是,到他这一代早就已经出了五服,家道中落,无法享受门荫的待遇了。但这都没有多大影响,唐代不是早就实行科举制了吗?因此,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完全是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起李贺的辉煌事迹,一般都会从七岁讲起。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天才儿童,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能作诗了,并得到当时朝中大人物的称赞。那么,他在七岁时作了一首什么诗呢?


《唐才子传》记载,韩愈、皇甫湜二人看到李贺的文章后,非常惊讶,说道:“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于是,韩愈和皇甫湜两位一同前来拜访李贺,贺年当时还是一个7岁的小屁孩,却“总角荷衣”出迎,并作《高轩过》答谢。诗里写道:“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很难想象一个七岁的儿童能够作出这样的诗。历史上也有人怀疑这诗并非李贺七岁而作,但不管如何,还是可以看到李贺的才华。二人看到这首诗以后,对李贺是既爱惜又佩服,于是亲自为李贺梳辫子,并带着他出去玩。自此以后,二人和李贺结为“忘年交”。不仅如此,还每每向别人称赞李贺,“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籍甚”。由于两人的宣传,李贺小小年纪就已名扬天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我们并不陌生,是毛同志写的。但小伙伴们肯定不知道毛同志的这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正是化用了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毛同志有一句话叫作“诗中最爱是三李”,“三李”就是指李白、李商隐、李贺,由此也可见李贺不是浪得虚名。


但名声这东西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好处,也能毁掉一个人。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获得了显赫的声名以后,就会为名所累,总要出席各种场合,参加各种应酬。李贺成名早,所以这种事自然是不能例外的了。《剧谈录》记载,由于李贺声名鹊起,被元稹知道了,想要结交李贺,蹭他的热度。一天,元稹带着礼物前来造访,将拜帖恭恭敬敬地递给仆人。李贺一看,上面写着“明经元稹”,就表现的很不屑,让仆人转告元稹说:“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


那么,为何李贺瞧不起元稹呢?原来是这样,唐代科举考试主要考明经科和进士科。相对来说,明经科好考,进士科难考,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元稹虽然是明经出身,但也是极有才华的。他本是河南洛阳人,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敦促之下,一心向学,终于在15岁考中明经,也算是少年得意了。此外,他不仅经学功底好,诗歌修养也不错,曾经和白居易领导了文学史上有名的“新乐府运动”。说实话,他也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实现了逆袭,走上了人生巅峰,赢取了白富美。可见,还是某云说的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元稹一看自己吃了“闭门羹”,心里自是不爽。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竟然这么猖狂,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元稹被李贺羞辱之后一心发奋读书,最后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一举荣登榜首,从此以后仕途顺畅。但是这同时意味着李贺的麻烦也来了。哈哈,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得罪了别人,就不怕给你小鞋穿吗?


李贺慢慢地也长大了,自然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由于他自视甚高,明经科肯定是不愿意参加的,所以果断的选择了进士科。根据唐骈在《剧谈录》记载,“贺祖祢讳晋,不合应进士举,亦以轻薄时辈,所排遂成轗轲。”由于他少年成名,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很多人,所以自然会遭人嫉恨。这次,可算抓住他的小辫子了,由于他的父亲叫贺晋肃,“晋”和进士的“晋”谐音,因此需要避讳,所以他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我们知道避讳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所谓的“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圣贤讳”等等,在书里遇到和皇帝名字同样的字,就换一个近义词,或在写的时候缺一笔。如因为汉光武帝刘秀的缘故,自此以后“茂才”都改为“秀才”,康熙帝叫玄烨,在书中遇到“玄”字则缺一笔。


就因为这个原因,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可以说是终身的遗憾了。韩愈知道以后,非常气愤,亲自写了《讳辩》,考证历史上的“避讳”现象,为李贺辩白,但由于舆论哗然,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这件事究竟是不是元稹怀恨在心呢?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是元稹做的,他仅有作案动机而已,很多人也提出了并不是元稹所为。在韩愈看来,“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这显然是一种科举考试的恶性竞争,由于名额有限,李贺又是夺第的最佳人选,所以自然会被别人下黑手了。





其实,是谁做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贺自此以后再也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了,这也就意味着他只能做个落魄书生。从当年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老”,这不得不令人唏嘘,真是天妒英才!


因为父亲的名字而无法参加科考,这在古今历史上也是头一人了。别人都是“坑爹”,只有他“被爹坑”。


当然,这和李贺自身也有原因,如果他自己低调一些,也就不会遭那么多人的嫉恨了。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个社会对天才也是不够宽容的,仅仅因为一个名字的原因就不让一个人参加考试。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举这条路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的不容易。不仅自己要有才华,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夏黄公,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友情链接